内容提要: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我国已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已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为此,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老年教育因其老年人这一特定的教育群体,理应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老年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平台,老年大学在全国蓬勃发展开来,在党政主导、社会参与的办学体制下,老年大学的课程以思想性和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在引领老年人思想,重塑老年人心灵,促进老年人再社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从我国老年教育(主要指老年学校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入手,总结我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特色,分析老年教育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关系,以求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对老年教育地位的定位、作用的发挥进行新的探究,为我国老年教育更好、更多地发挥其功能,积极参与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鉴于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一个比较大课题,因能力有限,故本文中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还不够成熟,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急剧显现出来。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的形势下,发达国家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上作了有益探索,尤其在老年教育领域成效明显。老年教育同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职业教育一样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同样具有促进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老年人接受再教育、再社会化后所迸发的社会能量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因此,重视老年教育、发展老年教育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现状及主要特色
(一)基本现状
我国老年教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83年山东省创立了第一所老年大学,之后老年大学在全国各地兴办并发展迅猛。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1983年到1988年的开创起步阶段,1988年到2000年的探索发展阶段,2000年到现在的持续发展阶段。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国有各类老年大学(学校)近4.3万所,在校学员580多万人,参加老年大学远程教育的有220多万人。近年来,随着老年教育覆盖面的加快拓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老年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学科、多功能、开放式的老年教育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二)主要特色
中国老年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借鉴了国外老年教育的一些先进理念、办学经验,但因国情和传统文化的不同,我国老年教育又具有其特有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是伴随着我国离退休干部制度的建立而产生发展起来。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各种变化,许多新生事物不断涌现,需要大批年富力强的“四化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面对这种形势,1982年2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决定指出:建立老干部离休退休和退居二线的制度,妥善解决了新老干部适当交替的问题。同年12月,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企业事业组织的员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制度。”首次把退休制度写入国家的根本大法当中。此后,有关老干部离退休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相继出台,军队也开始向地方移交退休干部。自此,中国开始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其直接结果是,大批老干部离退休或者退居二线。为了满足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热衷于老年事业的离退休老干部自发地创办起了老年大学,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党和政府的支持,全国大部分省、市都成立了老年大学,这一时期的老年大学学员主要以老干部群体为主,课程以教授老干部书法、绘画、保健知识为主要内容,它是我国老年教育的前身。与国外老年教育产生不同,中国老年教育的诞生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是老干部工作部门对离退休干部管理的延伸。老年教育属于教育范畴毋庸置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老年教育。”但是,由于我国85%以上的老年大学都归属各级老干部部门管理,作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老年大学还肩负着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任。中组部曾明确要求各级老干部局要以老年大学为依托,深入细致地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老干部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进老年大学建设,使老干部通过在老年大学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文化知识,避免与社会脱节。”因此,老年大学工作也是各级老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校内离退休干部的管理,筑牢他们的思想阵地,同样是各级老年大学工作的重要内容。
3、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兼具多种良好社会效应。随着我国老年大学的多元发展,它多种社会功能就日益展现在人们面前。诸如提高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培养老年人才,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1996年党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布后,中国的老年大学更是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一方面,每逢国家重大政治活动、重要节日和革命纪念日,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老年大学成了老年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大舞台;另一方面注重发挥老年学员的优势,让他们在社区和家庭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如湖北省老年大学开展的“做风范长者,树长者风范”活动,就很好的展示了老年人的良好形象。在抵制“法轮功” 等邪教组织的过程中,老年大学是受污染最少、讲正气最好的地方。可以预见,在党中央提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老年教育必将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应。
二、发展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有着重要意义
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激增,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老年教育不仅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学习和聚会的场所,而且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广大老年人掌握休闲及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和延伸,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夯实了基础。我国老年教育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经过30年的发展,已构建了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并与党政、群团等多个部门和团体建立了密切的组织联系,突现了老年教育对口部门多,载体、平台多,共享社会资源多等优势。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及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继出台,表明在国家层面上,已把老年教育工作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不断夯实。实践证明,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面越广,参与和服务社会的条件和机会就越多,就更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2、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成功之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老年人就医、老年人养老、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老年教育起步比较早,走的是一条先实践摸索后理论发展,先自发办学后政府主导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一大批老同志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积极投身于老年教育中,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时至今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仍在不断总结和创新发展之中。例如,每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都会举办各种老年教育培训班或理论研讨会,总结各校办学经验,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今年9月2日,国务院出台了积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这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又一重大举措。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只靠政府行为,亦如老年教育发展一样,同样需要老年人群体自发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以塑造康乐有为老人为目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培养了大批积极力量。大量的实例证明,一个接受过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其具备的道德文化素养可以影响身边一批老年人,并且这种影响是叠加的、扩散的。中国老年教育至创立之初就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老年大学的教学也围绕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发挥老年人的潜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和爱好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这些老年人已成为参与社会发展,继续服务社会的积极力量,他们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道德、智力和健康的支持,这一独特优势,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地位及作用探析
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决定了老年教育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老年教育的地位是由老龄社会的需求所决定的,老年教育的作用体现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老年教育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上,两者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
(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地位
在整个社会这个母系统中,中国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法律地位三个方面。
1、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经济地位。从经济学上看,在整个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中,发展老年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的公益事业。老年教育的收益不是以获得货币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体现在促进老年人知识的更新,完成再社会化后的经济效益。西方发达国家老年教育除了重视老年人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培训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满足其退休后兼职或重新上岗的意愿。同时,老年教育还能促进老年消费的增长,如老年人学习绘画、摄影、地理等知识,可以培养他们旅游的兴趣,推动老龄旅游市场的发展。
2、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社会地位。一个国家教育的科学发展是这个国家社会进步的表现,老年教育同样如此。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是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各级老年大学学员已成为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不断创造社会价值。
3、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中国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是指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对老年教育的定位。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早在1994年,中央十部委联合印发《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中,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把老年教育列为全国发展老龄工作的“国家目标”。随后,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次年国家又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教育的地位、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国家、政府与社会对发展老年教育的责任,从法律上得到了确认。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再次对老年教育法律地位进行了确定。值得肯定的是,天津、福建等一些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加强老年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了老年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作用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和老年人个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宏观层面
第一、老年教育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起着推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个基本支柱。只有老年人生理、心理、道德上都健康了,才能达到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只有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才能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样只有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才能使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上述三个方面,都需要老年教育的推动,首先,老年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老年病的预防,引导老年人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老年教育中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可以使老年人更多地接受新事物,激发他们新的生活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再次,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生命价值、社会价值的升华,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由此可见,教育养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第二、老年教育为和谐老年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教育支撑。建立和谐老年社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和谐老年社会是指在老年人群体中建立一种和谐、幸福、稳定的社会关系。和谐老年社会的构建需要处理好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决定了老年教育在促进和谐老年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老年教育为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许多社会老人通过上老年大学结识了老年朋友,扩大了交际圈,这些老年之间长期的交流、活动,久而久之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圈子。另一方面老年教育为其他社会群体了解老年人架起了桥梁。老年人在步入晚年生活以后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往往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老年人积极、健康生活的关键。大部分老年人在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后,能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赞誉和鼓励,这种认可避免了老年人厌世情绪的产生。
2、微观层面
第一、老年教育重塑老年人的心理,引导老年人积极面对退休后的社会生活。老年人退出岗位,逐渐脱离社会活动之后,其社会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家庭代际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定位逐渐边缘化,其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失落、空虚、孤独、抑郁、无所事事的绝望状态。老年教育为老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帮助老年人调适心态,转变角色定位,增强生活信心,形成新的角色。为此,许多老年学员盛赞老年大学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是老年人的健康乐园。
第二、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意愿,使老年人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前,由于工作条件、时间、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自身一些兴趣爱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实施。老年教育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弹性的学习形式、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老年人在自由、放松学习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以我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为例,鹰台诗社是诗词班老年学员自发组建的学员团体,诗社学员们都有学诗、写诗的爱好,经过多年的发展,诗社已成湖北省第二大诗词社会团体,诗社共出版了146部诗词集,创作了5.8万首诗词,其中所编教材《中华诗词普及教程》发行至全国30多个省市,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第三、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老年人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老年教育在搞活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组织引导老年学员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例如,近年来,湖北省老年大学积极加强与所在地街道、社区的联系,组织学员参加街道和社区的活动,连续4年参加了水果湖地区茶港社区的军民共建联欢演出,为驻地官兵和市民送去了优秀的文艺节目;为庆祝重阳节,学校带领艺术团到武昌区福利院进行了慰问演出,为孤寡老人送去欢乐、送去笑声的同时,也激发了学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2012年10月,该校与武汉兴业银行联合举办“老年文化节”,整个文化节以“敬老爱老”为主题,期间将陆续开展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览、有奖征文等各类活动。上述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老年学员的文化生活,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对策建议
虽然我国老年教育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的来看,老年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应该人口老龄化对发展老年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抓住这一发展黄金期,积极探索有效对策,促进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更加健康、快速发展。
1、要进一步加大老年教育资金投入。老年教育要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保障,应进一步加大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老年教育投入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增长挂钩的调节机制,根据经济增长的幅度,逐年加大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使老年教育事业与经济增长同步协调发展。要改革教育投资体制,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老年教育的投入政策,拓宽老年教育经费渠道,多元化多渠道的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争取全社会对老年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2、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老年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老年教育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普及老年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积极老龄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结合我国老年教育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类型教育的法律、法规,推动出台相关法规、实施细则和具体发展的政策措施,各省要尽快制定出台本省的老年教育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法律、政策体系,为实现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3、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老年教育体制机制。建立一套适应新时期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和规范化管理模式是进一步推进老年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急需从国家层面上理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落实人员编制,完善保障措施。同时,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使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上层次,管理规范化上台阶。
4、要适应老年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老年教育的教学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是教授内容要讲实用性。坚持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使学校教授的内容更好的贴近老年人的需求,贴近老年人的实际,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二是教授方法要有通俗性。老年人虽然仍有学习的能力,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知觉能力、判定能力、动作能力毕竟不如年轻人。所以老年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一定要通俗,做的易学、易懂、易记、易做。三是教授的学科要有多样性。要适应老年人的实际和需求开设课程,使课程设置做到多层次性,做到适其所需,授其所宜,最大限度的满足学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学习需求。四是教授方式要有灵活性。由于学员组成各方面差异较大,在教授和学制的时限上要适应学员差异性、多样性的特点,努力做到教学的模式要灵活多样。要办好第一课堂、丰富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使学员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施其才。
5、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教育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我国老年教育发展到如今的成绩,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的结果。当前,老年大学的办学已从经验式办学向规范化办学转变,这种转变要求老年教育工作者不能再用老眼光、老方法看问题、解决问题,而是要适应形势需要,加强老年教育理论创新。各校要注重老年教育科研队伍的培养,也可采取校际之间的联合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等方式,开展课题研究,以理论的创新,更好地指导老年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积极老龄化社会。
参考文献
[1]施祖美、吴宏洛、李宗明:《老年教育策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
[2]岳瑛:《教育学视阈中的老年教育》,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7月。
[3]黄瑞霖主编《海峡老年教育文集》,2011年10月。
[4]张文范:《张文范论老年教育》,2009年8月。
[5]叶澜:《教育概论》,1991年6月。
[6]《袁新立在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理事会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老年教育》杂志2013年第6期。
上一篇: 区县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 老干部“精神养老”浅析